close

法國哲學家作家盧梭因極端敏感的個性使得他睿智但活得苟且,驕傲但是也卑微。

1782年出版毫不掩飾個人的醜行、自我發露的自傳《懺悔錄》Les Confessions/Confessions

 

他說﹕「當時我是什麼樣的人,我就寫成什麼樣的人,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,就寫我的卑鄙齷齪;當時我是善良忠厚、道德高尚的,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。萬能的上帝啊!我的內心完全暴露出來了,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,請你把那無數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!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,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嘆息,讓他們為我的種種惡行而羞愧。然後,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,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,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說﹕“我比這個人好!” 」。

 

他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。

啟示我們“懂得光明正大地去享受自己的存在,這是絕對的、甚至可說是神聖的完美。”

 

『上帝造人的時候,給我們一雙眼睛看外部的世界,審視內心的智慧之眼則是這顆懺悔的心。』---瑪雅

 

 

我背著光明,卻面向著受光明照耀的東西,我的眼睛看見受光照的東西,自身卻受不到光明的照耀。

 

一件事不能因為說得巧妙,便成為真理,也不能因言語的樸拙而視為錯誤;但也不能因言語的粗率而視為真理,因言語典雅而視為錯誤;總之,智與愚,猶如美與惡的食物,言語的巧拙,不過如杯盤的精粗,不論杯盤精粗,都能盛這兩類食物。

 

永遠的真福在上提攜我們,而塵世的享受在下控引我們,一個靈魂具有二者的愛好,但二者都不能佔有整個意志,因此靈魂被重大的憂苦所割裂:真理使它更愛前者,而習慣又使他捨不下後者。

 

真正的幸福是不能用語言描繪的,它只能用心體會,感受越深就越無法描述,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系列事實的積累,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。

---《懺悔錄》盧梭

 

 

 

發露-淺談懺悔

 

懺悔發願

懺者,懺其前愆;悔者,悔其後過

懺-心要割捨種種的非,悔-當每時每刻觀照身語意之所生,不再重蹈

 

發露懺悔

發露,揭露、顯現

懺-發露陳述,悔-改往修來後不再造

 

 

懺悔發露一如天主教的告解

在佛法中亦有著所謂的聲聞與緣覺的發露方式

也就是在說透過聞法透過一切的因緣而使自己覺、省、悟

真正的懺悔無疑能隨緣了舊業、解冤結

前提是自心著手、反省檢討、慚愧懺悔,使心平靜平和

下手得須隨時保持一念覺性,時時省察潛伏心態,善守自己的身口意

而省察潛伏心態,並不是省察表相的言行

是要發露而懺,要將一切放不下的慾念,讓它浮到表層意識上來

 

懺悔是自淨其意的前方便

實際上想想,無始無明業力十分強大,貪瞋癡慢等煩惱依舊會經常生起

統合與淨化談何容易

又,是誰當能將自己解剖,對自己的人性作次次深刻的探討

 

真正的懺悔不僅是懺悔這個動作

要取得如免死金牌的懺悔就得如《了凡四訓》上所說:福自己求

發露向他人自陳過失,再與自己虔心對話,

通過對於自己心路歷程的觀照和再思考,以發露懺悔願力的方式完成昇華

 

德未修而感未至,覺、省、悟是實修的事

懺悔是決心斷除業力的誓言,一次懺一次悔,懺心割捨非,願心不貳過

發露是回復清淨的決心,自陳過失使心不覆藏瑕疵而進清淨,業即不得感果

我們一雙眼睛看外部的世界,審視內心的智慧之眼則是這顆懺悔的真實心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anrin 的頭像
    Yanrin

    Yanrin's sky

    Yan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